培训电商“新农人”的女性“领头雁”,返乡创业实现梦想的姐妹花,巧手绣出致富路的“壮乡巧娘”……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女性从不曾缺席逐梦舞台。
为了激励广大妇女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,近年来,南宁市妇联启动了巾帼建功系列行动,建立了8家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、63家广西乡村振兴巾帼基地、171家市级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,以及30个“壮乡巧娘”工作站,让巾帼力量助力乡村振兴。
带领妇女成为电商“领头雁”
“无需场地、无需预先排练,只需根据商家需求和产品特性输入相应内容,一个不知疲倦、反应迅速的‘主播’便应运而生。”在云上茉莉AI数字人直播中心,负责人马小华介绍道。
马小华在横州市农村电商“兴农人”培训班上授课。(资料图片)
“数字人主播背后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,能够与消费者互动,其逼真程度令人难以分辨。”在广西横州市农村电商“兴农人”培训班上,学员们聚精会神地聆听。
2015年,在广东一家电商培训公司任职的马小华踏上了回乡创业之路。当时,在横州,电子商务仍是新鲜事物。马小华萌生了开设电商培训班的想法,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方式,把当地优质农副产品推广出去,助力农民增收致富。
马小华在网上创建了一家名为“广西横州特色生态馆”的企业店铺。通过这个平台,电商创业者可以学习网店技术,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知识和技能。马小华还提供了干木瓜丝、木瓜丝酱菜、百香果等商品货源,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资源的对接。
作为一名女性,马小华也更为关注女同胞如何提高职业技能,从而实现创业致富的梦想。马小华与当地妇联合作,开展一系列电商培训活动,成功培养出一批女学员,这些学员在掌握了电商知识和技能后,纷纷在网上开设了自己的店铺。甘桂美、林淑娴等女性“新农人”开设了特色网店,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。
用科技为农业插上“金翅膀”
劳素婵与劳素娟,两位地道的广西隆安人,姐姐学成归国后在一家知名企业任职,妹妹则在北京完成学业后工作。
劳素娟在查看水果基地监控情况。(资料照片)
八年前,姐妹俩怀揣着建设家乡的愿景,返乡投身农业。
劳素娟和劳素婵共同创办了广西硕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并邀请了全国知名的火龙果专家加入她们的团队,组建了一支全国性的火龙果服务队伍。经过三年多的努力,她们的基地已成为红心火龙果标准化种植管理技术输出单位。近年来,火龙果的年销售额突破了一千万元,她们还申请了24项涉及嫁接技术、工具、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国家专利。
在两姐妹眼里,农业技术的创新始终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。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、广西大学、广西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,在新技术研发、新品种培育、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。
姐妹俩致富不忘乡亲,带领脱贫户17户,通过基地带动农户的方式,每年为当地农民创造710多万元的收入。
她们用辛勤的汗水滋润着这片红土地,成为了当地知名的创业姐妹花。劳素婵被评为“广西三八红旗手”,劳素娟被隆安县农业农村局聘为农业技术员。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、广西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等。
传承非遗巧手绣出“致富路”
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T台上,壮族刺绣第五代传承人、“壮美坊”负责人蓝茜自信地展示了她亲手绣制的壮族服饰。她兴奋地说:“我站在舞台上的时候,感到非常自豪,因为我把我们广西壮族服饰带到这个大舞台,让大家欣赏、了解壮族服饰文化。”
蓝茜自幼在奶奶、外婆和妈妈的绣花针下长大。大学期间,她选择了美术专业,将从小耳濡目染的刺绣艺术与绘画爱好相结合,把创新融入壮绣中。
马山县“壮美坊”壮绣手艺厂(资料照片)
大学毕业后,她带着满腔热情回到了家乡,加入了姐姐蓝淋创办的“壮美坊”壮绣手艺厂。
在南宁市妇联的推动下,2024年5月,广西首个“天才妈妈·梦想工坊”在马山县“壮美坊”正式成立。该项目依托“非遗+”模式,通过拓展壮绣的销售渠道和培养壮绣手工艺人,促进了当地妇女的就业和收入增加。
“这门手艺让她们成为家里可靠的经济来源。”蓝茜说道,“越来越多的姐妹愿意主动去了解、加入、传承这门古老的手艺。很多绣娘通过壮绣,实现了家庭增收,脱贫致富。”
利用空闲时间,蓝茜还为大家提供公益性的刺绣技能培训,通过“一对一”“一对多”的方式,手把手传授刺绣针法和技巧。这些年来,“壮美坊”陆续培训了2000多名妇女,约有200名妇女成为坊内的绣娘。绣娘可以带着半成品回家绣,时间灵活,还能照顾老人小孩,既实现了居家就业,也让壮绣的传承队伍更加庞大了。
近年来,南宁市妇联以“乡村振兴巾帼行动”和“创业创新巾帼行动”为依托,引导女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中发挥重要作用,通过“非遗+”模式推动妇女就业创业,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女性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