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核心区,境内喀斯特地貌占比超90%,峰丛密布的地理特征导致地表蓄水困难,“望天喝水、雨季屯水、旱季断流”曾是当地群众的难题。近年来,大化持续深化粤桂协作机制,聚焦“用水难”问题精准发力,赋能乡村发展,书写了粤桂协作“水润瑶乡”的动人篇章。
今年年初,大化遭遇罕见旱情。在七百弄乡,由粤桂协作投资1530.96万元建设的抗旱应急供水工程,成为抵御旱情的“硬核”力量。该工程从红水河抽取水源,通过三级泵房抽水站层层加压,将水提升至600米高处,再顺着输水管道送往全乡各处。自旱情发生以来,该供水工程昼夜不息地为山弄中数万受旱百姓送去“生命之泉”,累计抽水量超3万吨。“在旱情高峰期,我们每个月抽水4500多吨,供全乡各村村民饮用,极大缓解了灾情的影响。”该工程抽水站管理员杨长江介绍。
在大化,这样的水利工程并非个例。位于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的七百弄乡弄腾村,缺水问题制约着当地旅游业发展。2021年11月建成的王烈水库,不仅解决了周边7个行政村1.59万人的饮水难题,还能灌溉下游2500亩耕地。受益于此,弄腾村农家乐、乡村旅馆等经营场所实现全年稳定运营,2024年,该村旅游业收入突破50万元。
这座由粤桂协作投入3087.92万元建设的水库,坝高26.5米、总库容37.7万立方米,通过94米长坝体锁住山泉,形成“水库蓄水、管网辐射”的供水网络。“水库建成后,供水很稳定,我们村民用水不愁,村里的民宿能时刻开门迎客,发展底气更足了!”该村党支部书记、主任蓝芳玲说。
从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到蓄水水库,粤桂协作在大化瑶乡持续发挥作用。自2016年以来,大化累计投入粤桂协作资金7975.723万元(含社会资金2164.39万元),建成大型水库1座,抗旱应急供水工程3个,集中供水工程43个,并在全县16个乡镇建设家庭水柜2090个。一系列水利工程的落地,有效解决了3.7万人用水问题,灌溉面积达2500亩,不仅为瑶乡百姓筑牢了用水保障网,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。(沈雁回)